您好,欢迎访问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86 02120256888
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每周试玉(451)|嘉宾【廖国华 盖涵生 沈利斌 杨强】
发布时间:2025-09-28 20:11浏览次数:

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456):2025年第29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吊落枫

张明新(山东)

盼具花颜色,却教风挟持。

可怜多少叶,落在未红时。

廖国华:小绝角度颇新,枫叶虽然红于二月花,但决不是全部,更多枫叶在未红前已落了,落的是底层,是基础,是不可逆挽的命运。

沈利斌:诗以枫喻人,构思精巧。以“未红”二字点睛,枫叶未及绚烂便凋零,既是写景,亦是写人生中诸多未竟之志、未了之情。全诗无浓墨重彩,却以寻常语勾连期盼与失落,借落枫写境遇,寄慨遥深。

杨强:文字一般,好在立意和视角。这种视角可以引起读者更广阔的联想:世上有多少生命,在还未绽放或初始绽放时,就已匆匆陨落、结束了。并非所有的生命都能走过完整的一生,有的生命在刚开始未必没有美好的希望和憧憬(盼具花颜色),却因命运的摧折(却教风挟持),仓促结束了短暂的生命(落在未红时)。这种生命的憾恨,颇能引起人广泛的共鸣。不独枫叶如此,譬如红颜薄命的美人,譬如英年早逝的天才等等。

春山闲日

孙金山(山东)

山间三月后,天气尚微凉。

水涨花溪近,春迟蝶梦长。

苔侵篱下径,风动袖中香。

采得青蕉叶,来铺白石床。

廖国华:喜颔联,体物入细微。尾联亦佳,以人事作结,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盖涵生:空灵恬淡,画面鲜活,“苔侵风动”细腻。“春迟蝶梦”稍显熟套。

骑车买菜归时遇大雨

杨逸明(上海)

归驾单车冒雨行,龙头挂货不须拎。

青黄鼓鼓蔬瓜袋,大小当当酱醋瓶。

湿游千缕知鱼乐,稳踩双轮胜马轻。

一簑吟啸怀坡老,块垒平生已抹零。

注:自行车的车把俗称“龙头”。

盖涵生:市井气息鲜活,“知鱼乐”用典无痕。“块垒抹零”生发自然。

沈利斌:此诗以俗入雅,生活气息与文人意趣交融。首联直叙其事,“龙头挂货”见生活智慧;颔联“青黄鼓鼓”“大小当当”以叠词绘形摹声,市井鲜活扑面而来。颈联“湿游千缕知鱼乐”化用庄生典故,“稳踩双轮胜马轻”借用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之意。尾联“一簑吟啸怀坡老”点睛,雨境中消解块垒,将日常琐事升华为东坡式旷达。全诗细节生动,从生计到心境,层层递进,俗事雅心,妙合无垠。

酷暑杂感

付向阳(英山)

体感周围皆热带,凉鞋粘地底须奇。

恨无绿叶窗前雨,汗滴成潭不自知。

廖国华:起承即题而擒,凉鞋粘地,读此深有体会。汗成潭而不知,极度夸张手法,与“呵气如虹”类似。

苦旱吟(新韵)

范东学(湖南)

炎天暑日盼甘霖,禾萎黍枯心若焚。

徒羡滔滔银汉水,上苍不是悯农人。

廖国华:与八卦兄七绝同,亦写暑热,八兄主观感受,范兄客观描述,转结生发,警策出新。

公园偶见

洪君默(四川)

春风催艳斗横斜,眼底心中灿若霞。

倩女原来也好色,攀枝争去嗅桃花。

廖国华:活色生鲜的一个场景,仿佛镜头取焦,刹那定格。转句倩女亦好色,是我见犹怜的另一种表达。

移家此平生第十二次迁居也

安全东(四川)

平生何事苦萦魂,浮宅移家岂细论。

袖底飞尘频自亸,箧中故物半无存。

萍根不定东西泊,粱梦难酬雨露恩。

因念水乡屋庐好,安居绝胜小乾坤。

廖国华:在诗中自谦自涮是幽默品质的体现,一味自标只能令人生厌,安公深谙此道。不说清风两袖,却说袖底亸尘;不说诗书满箧,却说箧半无存。诸如萍根,粱梦类不过是为结联水乡华庐过渡而已,不要被诗人的巧谲暪了。

夏日园中漫步

张友福(云南)

又向小园深处行,幽凉一夏一身轻。

半空云片迎风暖,三径花香映日晴。

宜去俗投山水意,可开怀寄古今情。

此中真意谁能解,作伴溪声更鸟声。

廖国华:夏日闲适自处心情如见。甚喜颈联,三一三结构句式用得好则别见奇峭,但不可惯,稍不稳易入流滑。

苏幕遮·《兰亭集序》分韵得“以”字登西塞山寄怀

楚成(湖北)

旧王朝,遗故垒。月上洲头,何事劳人累。滚滚长江如旧识。霸业宏图,一阵风而已。

柳缠绵,山迤逦。几度春秋,几度空悲喜。往古今来成历史。白发渔樵,只有情难以。

廖国华:通篇气脉流转,兼景于情。读此,不禁想起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词,令人感喟不已。

吟夕阳

张国泉(江西)

火球山外沉,尘事酒中斟。

陶令放怀处,濂溪知我吟。

多闲谁怕老,得意早归心。

双鬓笑天命,流沙漏古今。

盖涵生:“流沙漏古今”时空感苍劲。中二联稍板。

正月二十六日晨景

李汉乐(山东)

山色天边半晦明,高楼轻雾折腰生。

下弦月似弯刀挂,当是春风待破城。

盖涵生:意象奇崛,“弯刀破城”张力十足。 前二句与后二句气象略脱节。

春日寄远

马爽(黑龙江)

客里春迟冷未残,棉衣慢减莫贪单。

故园陌上花开早,等你回来一起看。

盖涵生:结句平实动人,有生活暖意。前二句絮叨如家常。

观红楼梦影视拍摄基地有感

齐蕊霞(河北)

成败兴衰转瞬间,人生演义大观园。

可怜世上芸芸众,入梦频频出梦难。

盖涵生:“入梦出梦”哲思警策。

清江大峡谷

汤为松(武汉)

活水澄鲜峡内宽,天光云彩镜中看。

群峰翠影皆沉底,挤进清江青玉盘。

盖涵生:“挤进玉盘”炼字精妙,动静相生。“镜中看”稍落窠臼。

黎明访张村

尹长山(山东)

风未出行山正眠,鸡鸣三遍起炊烟。

小溪无歇回头处,倒退时光五十年。

盖涵生:首句出彩,结句时空折叠见巧思。

先父遗物

张宝书(南通)

一根牛鼻绳,欲作传家宝。

绳朽父成碑,鼻环犹结草。

沈利斌:以“牛鼻绳”这一微物入诗,却藏千斤分量。此诗小中见大,淡语生悲,无一字直写思念,于极简处见至情。

夜宿山乡雨后即景

陈业秀(海南)

霖丝初霁夜和柔,满耳蝉声绕旧楼。

蛙引清流穿竹径,一溪月色醉心头。

沈利斌:全诗声、色、动、静交织,于寻常山景中品出诗意。转句“引”字赋蛙以灵性,清流穿竹、月色入溪,画面鲜活。

访兰溪山意亭古址

方益洪(浙江)

两寺钟声自往还,桃花谢后蝶蜂闲。

水流其下云其上,山意居然不在山。

注:址在桃花坞后山,面三江汇流,近大云山圣寿寺、芝崖山保安禅院。元兰溪知州辛忍仁所建。

沈利斌:结句“山意居然不在山”点睛,化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将实景升华为意境——山亭之妙,不在山水形胜,而在钟声、花谢、水云间的空灵禅意。全诗以景衬意,余味悠长。

暮春过舣舟亭

于文清(镇江)

亭下行行未肯归,藤花旧馆午风微。

湖山静处春将老,坐冷坡公旧钓矶。

沈利斌:诗以“未肯归”起笔,见流连之意。次句以“微”字写风之柔,“藤花”“旧馆”这寻常意象,却能见暮春怡人景致。转句“静”字承上,“春将老”转写时序,景中含情。结句“冷”字双关,勾连古今,既写钓矶之凉,亦喻岁月沧桑,凭吊古人之意自在其中。

左哲夫(合肥)

埋下冬时冷,翻新原上风。

泥香绿天下,尽在一犁中。

杨强:后两句小中见大,自有力量。前两句亦将“犁”的形象活化,“埋下”、“翻新”的表达,使得“犁”的形象竟有了性情和温度。

东郊晨步

吴国荣(上海)

贫闲夜梦清,沾露晓云行。

洗眼看花笑,通心听鸟鸣。

山光催好句,波影寄微情。

吟赏幽深处,疑身入碧城。

杨强:语句清快,意思晓畅。但个别地方语感欠佳,如首句“贫闲夜梦清”,“贫闲”一词;第四句“通心听鸟鸣”,“通心”一词。末句“疑身入碧城”,不如改为“身疑入碧城”,更符合传统诗词的表达习惯。如古人的“身疑在炎方”、“身疑入涧谷”等,可证。

影 子

陈镇(河南)

湍堤漫步觅青春,野草萋萋柳色新。

身后斜阳拉长影,而今我也是高人。

杨强:题目“影子”未能概括诗歌主要内容,因前两句内容,完全与“影子”无关。首句强调漫步“觅青春”,三四句却写影子拉长,自己成了“高人”,也与漫步觅青春的用意不相关。三四句因影子拉长,从而觉得自己也是高人,未知有何寓意?还是单纯觉得影子拉长,自己变高了,冒出了一个简单的想法而已。所以通观全诗,瑕疵有三:1.题目缺乏概括性,前两句与“影子”毫无关联。2.首句强调漫步“觅青春”,三四句却把重心放在影子拉长,变成高人,内容显得散而且主题不集中。3.三四句的寓意不明,若单纯只是一个想法,则未免小题大做。

又逢暑夜致亡妻

程永正(福建)

当年暑夜泪倾珠,一朵风荷抱恨枯。

记否西滩常望月,而今我与月同孤。

杨强:好在三四句,佳处有三:1.上下句悲喜对比,上句极欢乐场景,下句极悲伤场景,上下句合看,遂见张力。2.以“月”的意象贯穿昔与今、生与死、欢与悲,意脉上既有巨大转折,又能一气贯下。3.“月”的形象转化,昔日夫妻同聚看月,人为主体,月为客体;妻子逝后,自己如月一般孤独,月转化成了与作者一样的主体。上句人与月构成对比,下句人与月类比,带有比兴色彩。

廖国华 生于1945年,湖北荆州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斋名无妄,号村野之人、龙洲道人。自幼习诗,无门无派,以手写心,不拘成法,江湖上遂有“诗匪”之称。

盖涵生 别署荒漠之旅,籍贯江苏无锡,现居深圳。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版有个人诗词专集《荒漠集》。

沈利斌 浙江湖州人,1982年7月生。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自辑有《月影轩诗词》。

杨雪窗 原名杨强,网名帝乡子,唐社副社长。浙江卫视首届《向上吧,诗词》决赛总冠军。曾获第二届“谭克平杯”青年诗词创作奖,第三届“国诗大赛”诗部榜眼,首届“海岳杯”诗词大赛诗部行卷第一,词部决赛第三。担任“兰乡情”诗词大赛词部评委,第二届“湘天华杯”诗词大赛诗部评委。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2120256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