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86 02120256888
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将乐贞节坊:一座古朴秀巧的清代古厝|《三明新周报》527期
发布时间:2025-09-28 21:45浏览次数:







在喧嚣中静默,在静默中坚守,任凭时光冲洗。

在将乐县府前广场右前方——古镛镇胜利村电信巷6号,有一座古朴秀巧的清代建筑院落,名曰“贞节坊”,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砖黛瓦凭虚构,古韵清雅雅且神。这座建筑与轩峻壮丽无关,没有假山怪石,没有古戏台,唯有一院清幽秀丽,在密林一般崛起的裙楼中静若处子。

贞节坊内精巧的小院,满含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起:建坊旌表贞节


贞节坊又叫杨氏家祠。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是当时县衙为旌表杨时嫡裔杨祖绳妻节妇林氏所建。

清代徐观海编撰的《将乐县志》,在“女贞”一章节中写道:林氏,宋杨文靖裔孙承祀生绳祖妻也。年十九归祖,遭祖夭殁,遗子光绪甫二岁。杨氏四世单传,期功缌服之亲鲜所倚重,而乘间窥伺,谋承祀者诪张并起。林竭力搘拄,弭变销讧,经历劳苦。家既饶,重葺先祖祠墓。至今逾大耋焉。雍正十二年建坊。

何谓贞节?在封建礼教中,贞节指的是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行为。“贞”为“正”,用在女性对男子,特别是妻子对丈夫的关系上,则是指专一。秦汉时期,贞节观并不盛行,女性再嫁也是常有发生之事。到宋代,就没这么简单了,妇女的贞节观念在崇古的基础上愈演愈烈。进入清代以后,贞节的含义变得十分偏狭,似乎成了一种宗教。毋庸讳言,如此这般的封建贞节文化需要去其糟粕。抛开所谓的贞节观,重新聆听宋代理学大家杨时第20代嫡孙杨绳祖之妻林氏的故事,着实让人感受到坚强的力量。她独自一人,含辛茹苦,用孱弱的身子为2岁的孩子支撑起爱的港湾,将孩子抚养成才的事迹令人动容,令人敬仰。

这座贞节坊建筑坐东南朝西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970平方米,由牌坊式门楼、正堂、后堂、边厢房及前、中、后三个天井组成。

牌坊式门楼为砖构仿木。据当地长者回忆,这座门楼原是中轴对称的六柱五间五楼式,后右梢间坍塌无存,成了今天的五柱四间四楼式构造现状。柱础及墙底用高浮雕瑞兽、花卉础石装饰,屋架用砖饰如意斗拱承托。门楣上端正中石匾上阴刻“贞节”二字,旁边小楷附铸“大清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奉旨给银旌表”,下方横额阴刻“龟山嫡裔杨绳祖妻节妇林氏”。仿木斗拱下及门面两侧,浮雕有人物、动物及花卉等图案,惟妙惟肖。

门楼位居杨氏家祠整组建筑的右前侧。走进门楼,是门厅,正对为前天井,左转进入正堂。位于门楼与正堂之间是个天井,不大,长7米、宽6米,十分紧凑。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拍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明间四柱,四柱础石为素面八楞覆盆式,其余开间的柱下均无础石。正堂廊檐上有弧形卷棚顶,顶棚中脊檀上绘“八卦”图案,其余为翔凤及花卉。正堂与后堂间有一个中天井,长6米、宽3米,两侧有厢房相连。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式,木质结构,上有阁楼。堂后有小天井,长6米,宽2.5米。天井左右两侧分别设贮藏堂及楼梯间。

贞节坊是闽西北地区为数不多的融旌表式牌楼门与家祠、祖屋连为一体的古代建筑。“这座贞节坊建造年代明确,是研究福建古代牌楼门式建筑的重要实例,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县博物馆馆长林薇介绍说。


与闹市近在咫尺的贞节坊,如今已成为当地文人墨客读书习字的好去处。

任时光流转,这座重檐歇山式门坊巍然屹立。


承:家祠风展红旗


条石厚重,砖块方正,孤寂中透露出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清风扑面而来。

主人不见今时厝,今厝曾经住主人。在荏苒的岁月中,这座院落逐渐成了杨氏后裔的宗祠和议事之所,祭祖的宗祠。直到有一天,深明大义的杨家人腾出宗祠,让这里高高飘扬起一面鲜红的旗。

这事得从1931年说起。对此,《红色热土·将乐“中央苏区”纵横》一书中写道:1931年6月22日,红三军团第六师从泰宁兵分两路进攻将乐,解放了将乐县城。28日成立将乐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办公地点便设在贞节坊。

1932年10月22日,红军第二次进入将乐县城,恢复将乐县苏维埃政府和西门区苏维埃政府。1933年8月,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代总政委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也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泰宁抵达将乐,成立将乐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西门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就设在杨氏家祠。

1933年12月30日,红七军团第三次解放将乐,中共闽赣省委重建了将乐县苏维埃政府,西门区苏维埃政府也同时恢复。其间,邱水木担任区政府主席,并成立西门游击队,队长揭正云、区政府宣传和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积极扩红筹款。如今,贞节坊临巷的墙面上依旧清晰可见红漆书写的“士兵不打士兵”等红军标语。

将乐人民素有支前拥军的好传统。1931年红军首次攻占将乐县城时,就有包括杨时后裔在内的许多城区儿女积极响应扩红号召,踊跃参军参战和自发支援前线。时至今日,城区古镛一带还流传着《送郎龙池桥》的红色歌谣:“铲除豪绅莫停留,白军土匪要消灭。心肝哥呀,绝不让他再回头……”

杨时第23代孙杨锡光,深受家风影响,自幼爱好学习,青年时期便从光明镇山头村走出,到南平、福州等地学医。1929年学成归来,在将乐县城离贞节坊不远的街巷创办了三华医院。平日里,杨锡光以元代淡泊名利的将乐仁医廖文彬,明代德技双馨的将乐医官萧玄真等人为典范,乐善好施,深受群众广泛赞誉。1933年,红军第二次攻占将乐,杨锡光带领三华医院职工,积极热心地收治红军伤病员。在救治的聊天中,他深受红色光芒熏陶,随后不久便毅然参加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红五军团任医生,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经过修缮的门厅和天井,重现贞节坊往日的光彩。
贞节坊正堂精美的窗花

合:古厝续写文明


1989年国庆节,经整修加固,贞节坊一改往昔“家祠”身份,首次以“将乐县博物馆”的名义登场亮相。馆内设立历史文物陈列室和杨时展室,常年免费对外开放。

将乐有着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福建省文物大县,这个县博物馆的开放成了当地弘扬悠久历史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哪知,阴霾笼罩。1995年7月5日,一名盗贼乘着夜黑天高,前往博物馆盗窃文物,被当晚在值班室内负责值班,时任博物馆副馆长的廖国华发觉。欲逃跑的盗贼被廖国华死死拽住后,露出了穷凶极恶的狰狞面目,拔出早已准备好的,别在腰间的自制小刀,不断向廖国华捅刺、划刺,致廖国华身中31刀,倒在血泊中后英勇牺牲。盗贼翻墙逃逸后杳无音讯,在公安部门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6月4日,潜逃了25年犯罪嫌疑人陈爱国在南平市建阳区被抓获归案。如今,杀人凶犯已经伏法,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烈。

廖国华在贞节坊博物馆护宝,与图谋盗窃文物犯罪分子殊死搏斗的故事传扬八闽大地。经核查认定,廖国华是全国为保护国家文物而英勇牺牲的第一人。1996年,国家文物局追认廖国华为“文物卫士”;200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廖国华革命烈士称号;2009年,国家民政部出具了廖国华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1996年1月,县博物馆由贞节坊迁至原县档案馆,文物封存。2002年1月,博物馆迁入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1平方米的县广电大楼新馆,馆内有将乐县历史文物陈列室、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文物库房等。2020年10月,将乐县博物馆新馆搬迁至县文博小镇8号馆,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由县博物馆本馆、县博物馆分馆杨时纪念馆、县博物馆将乐窑分馆、东南考古研究基地、将乐县博物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将乐考古研究基地等组成。

县博物馆几度搬迁,条件越来越好,这是时代发展的进步。但历史不会忘记,将乐文物卫士在贞节坊护宝的故事代代相传。

2008年,将乐县人民政府再次拨出专款修缮“贞节坊”,并致力将其改建为“杨时纪念馆”。该馆于2009年6月 26日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纪念馆由展览厅、演播厅、休息厅、杨时研究室和办公室组成。馆内收藏有关杨时的史料20余种,图片和图表60多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较好地展示了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生平事迹和理学文化。2021年,杨时纪念馆新馆搬迁至县文博小镇4号馆。至此,贞节坊再次恢复往日的平静。

建筑是文化的见证,围墙可以坍塌修葺,砖雕图案可以漫漶,但文化内核的传承却永远不会泯灭。贞节坊古厝在坚守中以其特有的方式续写着城市的文明,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李宣华 文/摄)


《三明新周报》527期电子版

来源:三明新周报

编辑:丽娟

审核:李耿源


将乐县“在希望的田野上”主题摄影及短视频大赛揭晓

“沙县小吃 引领风骚”——第三届“魅力沙县大家拍”摄影大赛揭晓 !

三明人收藏!6条家门口旅游攻略,周末马上安排上!

“最美瞬间”摄影大赛揭晓

第二十三波来了!三明市多校优秀习作刊登

央视连续3天10次报道三明!

云里仙山出好茶!“大田美人茶杯”全省摄影大赛揭晓

五一开拍!“大田美人茶杯”全省摄影大赛征稿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2120256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