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86 02120256888
上海科杰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民银研究丨行业报告】节能环保产业概念分类、发展阶段及重点领域机遇分析
发布时间:2025-09-29 19:06浏览次数:

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一)发展早期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初具规模。节能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截至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

(二历史机遇期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节能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节能环保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批生产制造型企业快速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截至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4.5万亿元,从业人数3000多万。

(三) 发展成熟期

“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成为“5大发展理念” 之一,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绿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全国涌现了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部分节能环保产业园已集聚数百家企业。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上升到7.5万亿元左右。

(四) 新的战略机遇期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新业态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行业集聚度将持续增强,市场结构将迎来重大变革调整,到2025年行业产值有望达到10万亿。

三、节能环保产业特点

(一)政策驱动型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其市场空间在很大程度上由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决定。顶层规划上,2010年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制定“十二五”和“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细节政策上,2015年新环保法开始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

(二)创新驱动型产业

创新驱动是节能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包括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近三年节能环保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继续呈现增长态势,但是实际成功授权呈现下降趋势,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细分领域上,主要集中在大气治理、水处理、节能装备及建筑技能等方面。

(三)区域分布集中度高

区域方面,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节能环保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性,“长三角”地区节能环保产业高新企业数量占全国产业高新企业数量比例高达35%。与节能产业相比,环保产业在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等领域均有较大优势。企信宝数据显示,环保产业高新企业2134家,节能产业高新企业831家。

(四产业效益集中度高

企信宝数据显示,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平均利润率超9%,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6%左右);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贡献超90%利润,营业收入在2000万以下企业利润占比仅0.3%。其中,上市企业利润率9.8%,较统计范围内全部企业利润率高0.5个百分点;上市企业贡献超63%产业利润,A股上市公司贡献61%。

(五)产业集群化凸显

随着2019年热传的国资收购碧水源、铁汉生态、国祯环保等民营环保企业事项在2020年尘埃落定,节能环保产业格局的演变进入行业巨头横向联合的新阶段。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格局凸显,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是主要产业园分布区,青岛、许昌和自贡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四、重点细分领域机遇分析

“碳中和”下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细分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0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我国为节能减排做出新的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成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重要内容。2021年3月15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一)节能产业

碳中和主要涉及三大环节,首先是碳源头,即能源结构的改革;其次是碳应用,即各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产品设计的节能导向;最后是碳排放,即废气、废物净化处理和环境保护。

源头上,我国碳排放四大领域分别是发电和供热行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过程和交通运输,合计占比高达82%。节能和提效是能源系统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的最主要途径。

工业节能。我国工业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40%,主要工业产品能源效率和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工业节能是我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必须迈过的一座大山。

建筑节能。我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20%。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能否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建筑业的表现。

交通节能。交通运输领域也是碳排放大户。交通运输行业要快速实现减碳需求,需要一套包括电动化、清洁燃料使用、车辆节能提效、完善公共交通等方式的全面的改进方案。

(二)环保产业

创新驱动是节能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包括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近三年节能环保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继续呈现增长态势,但是实际成功授权呈现下降趋势,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细分领域上,主要集中在大气治理、水处理、节能装备及建筑技能等方面。

碳排放上,“碳中和”将给碳排放检测,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行业带来机遇;同时,资源循环利用具有显著减排效应,“碳中和”大背景下,资源循环利用将进一步得到政策鼓励。

碳排放检测。“碳中和”监测涉及碳排放和碳汇等多方面内容。无论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还是计算碳排放和碳补偿,都需要利用碳排放统计监测系统,相关监测仪器设备发展前景可期。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国际公认的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直接减排和低碳利用技术,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各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

储能。“碳中和”战略下,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将得到大力发展。由于可再生能源与用电负荷并不匹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电力系统灵活性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为储能发展带来新机遇。

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具备双重减排效应:一是可以避免填埋处置产生填埋气而形成甲烷等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22倍;二是垃圾焚烧生物质替代化石燃料,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本期作者

伊楠

中国民生银行节能环保产业研究员

伊楠

中国民生银行节能环保产业研究员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2120256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