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草原小韭菜,(https://xueqiu.com/1485491794/293902972)
哈喽大家好最近半导体行业芯片产业链比较火,我也来蹭一下热点,今天我们来简单看一看
,代码002643
全称: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行业:半导体,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环保材料业务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控股股东: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现为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中央企业。所以背景为国资中央企业.
股东结构
控股股东中国节能从2023年12月份一直到2024年5月31号,2024年一二季度一直在增持公司股份,根据2024一季度报最新直接持股比例为27.11%,加上通过中节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间接持股2.16%,合计29.27%,大股东增持是个好现象,股权结构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离安全控制权34%来说还有一定距离,希望能继续增持,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在34%-66%之间比较好,这样,一方面实际控制人在上市公司里有足够大的利益,有很强的动力把上市公司做好。另一方面实际控制人的权力也不至于过大形成绝对控制权,独裁危害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
2011年上市,企业文化:愿景(成为国际领先的功能性材料企业,创百年万润品牌)使命(让员工幸福 客户信赖 股东满意 社会赞誉)核心价值观(诚信务实 尊重创新 发展卓越)企业精神(持之致远)企业核心理念(简单做人、踏实做事)
企业文化说的还是挺不错的,愿景目标清晰、使命思路清晰,核心价值观定义了企业基调,特别是企业核心理念与企业精神,我觉得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国资背景,能踏踏实实搞创新不好大喜功好高骛远挺好。说的不错就看执行了。
主营业务:
环保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材料产业和生命科学与医药产业四个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构成:功能性材料占收入78.18%、生命科学与医药产品占收入20.48%,其他业务占收入1.34%。其中公司利润端80%来自功能型材料,所以说现在核心业务就是功能性材料。那功能性材料都指的是什么呢?答:公司在环保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新能源材料产业领域的产品均属于功能性材料,主要为液晶材料、沸石系列环保材料、OLED 材料、聚酰亚胺材料、半导体制造材料等。
行业地位:公司液晶材料、沸石系列环保材料、OLED 材料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业内领先地位,其中液晶材料是全球领先的高端液晶单体材料供应商,沸石系列是全球领先的环保材料供应商。
在半导体方面已实现量产,会力争取得光刻胶 材料领域的业内领先地位。
公司 2023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43.05亿元,同比降低 15.26%;营业成本 24.76亿元,同比减少 19.12%;
实现利润总额 9.51亿元,同比增长 0.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7.63 亿元,同比增长 5.7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0.83 亿元,同比增加 10.24%。其中生命科学与医药产业2023年营业收入比2022年下降56.67%,主要为因受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下游需求萎缩影响,MP 公司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指标同比下降。
2022年公司生命科学与医药产品营收20.35亿,占当年主营收入比例的40.05%,2023年生命科学与医药产品营收8.82亿,占今年主营收入20.48%,看来MP公司对于生命科学与医药产品这一块的影响是很大的。2023年除了这一产业外,其他产业都还在增长中。
公司前5大客户共销售额26.16亿元占营业收入60.75%,第一大客户占营业收入高达32.19%,可以看出前五大客户对于业绩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旦有流失就会给公司的营业收入带来较大影响,而且大客户越集中客户的话语权就越重,相对的公司话语权就轻,那么为什么会这么集中呢?从功能性材料的产业来看公司进行原材料供应面对的也都是全球领先知名的大客户,比如客户庄信万丰在柴油车尾气治理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 50%,这些大客户也是相对垄断市场,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客户那么集中了,属于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些下游行业也是比较集中的。
从成本端来看,原材料占整体成本的比重是最大的,所以说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公司盈利水平的稳定性,在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中,第4项就是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部分原材料在过去几年中有一定幅度的价格波动,公司将通过不断强化原料采购的风险防控力度,合理控制库存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技术改进提高收率等措施避免或减少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公司采用的都是自主采购,前5名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来看。比例相对较大比较好,占比太低反而不好。因为在一家买的东西越多,议价能力就越强,采购成本就越低,所以供应商相对集中比较好。2023年前五大供应商共采购3.4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50%,这个数值还是有可以的。
公司核心高管薪酬持股工作经历情况:
公司董事长黄以武,薪酬135.05万元,持股12万股,男,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70 年出生,中共党员,EMBA,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历任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院上海分院项目负责人、院长助理、副院长,中机工程(西安)启源 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部主任,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中机工程(西安)启源咨询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节能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 董事长;2017 年 9 月至 2020 年 4 月任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管理部主任;2020 年 4 月至今任公司党委书记;2020 年 5 月至今任公司董事、董事长。
公司核心高管团队,
总经理王忠立薪酬197万,持股999万股。
四位副总经理薪酬145万到150万,持股几十万到几百万股,财务负责人薪酬100万,持股10万股。董事会秘书薪酬60万,持股6万股。从这7位高管履历来看,都是在公司工作多年,一步一步走上来的,都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核心高管没有一个是空降或者其他行业跨界来的,可以说是内行人领导内行人,这样既能保证了企业文化的统一性,也侧面看出核心团队成员基本上是一群核心价值观相似且能力互补的人。这样的团队凝聚力就会很强,出现内部问题的概率就会比较小。
核心高管都持有公司很多的股份,公司的成长和盈利的增加跟高管们利益是一至的,薪酬都是100到200W也是可以的,要想马儿跑得快,草料也是要给足的。
对于一家化学原材料和化学制品,特别是这样涉及多个领域的公司,可以说研发就是公司未来成绩的基础
,研发费用从2018年1.88亿增长到2023年3.72亿,增长差不多一倍,同时期的营收2018年为26.32亿,2023年为43.05亿,增长不到一倍,2018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7.14%,23年占营业收入8.65%。研发费用整体增长还是可以的,对于营收的贡献也是成正比的,只不过研发投入与产出比低一些而已,这也可以理解好多研发投入也并不能很快见到收益。
而且研发成果与效率是取决于人的,我们看一看员工情况,
2023年总人数较去年增加了216人,从学历上看硕士及以上增加了139人,本科增加了176人,大专增加了261人,中专及以下减少了360人。可以看出员工队伍整体学历素质上升了很多,对于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学历不断向上变化是一个很健康的现象,不过跟头部企业比顶端人人才还是少了很多,没有公布是否有博士级别的科研人员,未来如果顶端人才能快速增加对于公司来说是大有益处的,就看如何招揽了,毕竟归根结底创新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顶端人才的竞争力。
从岗位构成上看,生产人员增加50人,技术人员增加243人,行政人员减少14人,销售人员增加26人,财务人员增加11人。可以看出技术人员的大幅提升也是2024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从人均薪酬来看2023年人均薪酬21.89万,人均创收95.10元,低于2021,2022年疫情期间,鉴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性,我们跟2019来对比,还是属于一个正常上升态势。人均薪酬21.89万对于一个创新型企业也是正常的。
从好了这期就到这,下一期我们研究的财务数据看看能得到什么有意思的地方,祝大家发财,拜拜。